本周,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来临前夕,科考队公布了攀登的藏南柏木巨树等身照。扎根在藏南河谷的沃土,沐浴着印度洋暖湿气流抬升形成的水汽,这棵藏南柏木,大约在唐朝时期发芽 ,朝着阳光不断向上生长,迄今已有1400来岁的高龄。
雨季的藏南,草木葱郁,这群由生物学家、攀树师和摄影师组成科考团队,将对这片藏南柏木巨树群展开科考。
中国巨树科考队领攀师、厦门大学体育老师 郑达雄:我们考虑树木的安全和人的安全,我们用到了弹弓和豆袋绳,打到我们安全的枝丫上面,然后再把我们的攀树绳拉上去。
(资料图片)
郑达雄是大陆首位获得国际树木学会ISA认证的职业攀树师,他将担任此次巨树科考中的先锋领攀队员,为后续上树采集标本和布设红外相机的科研人员探路。
攀爬初期,树枝茂密繁杂,不时挡住向上的通路,郑达雄需要调整姿势避让侧枝。与此同时,郑达雄发现,自己攀登的不仅是一棵树,而是在造访由不同的生物组成的巨树生态系统。
随着高度的上升,风声变大、呼吸节律也同样增快,逐渐考验着领攀师的体力和耐力。历时两个多小时,郑达雄完成了藏南柏木2号的领攀任务,后经科学测量,这棵巨树高99.5米,相当于30层楼。领攀师郑达雄,也成了第一位踏上这棵巨树顶部人类。
告别藏南的巨树,郑达雄回到了3300多公里外的厦门,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大学体育老师,迄今已在厦门大学教授了11年的攀树课。
郑达雄:2011年时任厦大校长去美国康奈尔大学考察,看到了攀树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热门课程,学生都抢着上这个课程。回来我们领导说把爬树课开起来,然后就发现国内没有人开爬树课。我就觉得我要教他们课程,我自己要会,怎么能证明我会,我要考国际证照。
研究户外冒险教育的郑达雄,与校方一拍即合,在完成了攀树师的专业化训练后,他成了厦大最早的攀树老师。“大学体育课教爬树”,当年这一创新举措,也让攀树课火出了圈。
虽然正值暑假,但留校的学生还是对这堂攀树体验课饶有兴趣,向着大树生长的方向攀爬,将会收获一个不再是仰视大树,而是平视大树的独特视觉体验。但有时,攀附在高高的绳索上晃晃荡荡,课上也不乏同学们的尖叫声。
郑达雄:高空的话,我们自然而然会恐惧。我们的装备,包括这些操作方式比较规范,安全性比较高,但是他们还是会觉得害怕。所以我们总希望有人在身边,会觉得很踏实。谁能帮到你,第一时间就是你的同伴,你应该照顾好你同伴,所以这个就会拉近他们之间的这种关系,因为生死相托。
攀树课,既考验着同学们的内心是否强大,也培养着队友之间的互帮互信,郑达雄在教学中发现,这门课程其实早已超越了运动和锻炼的范畴。
从2016年的莫兰迪台风,到刚过去不久的杜苏芮台风,郑达雄的攀树队员们承担了台风后校园周边断枝的修剪养护工作,攀树课也不再只是象牙塔里的体育课,而是被赋予了社区服务的功能。
厦门大学攀树课学生:在以前我们认为树木保护就是我们把它围起来,不要让人去踩踏它,不要乱砍滥伐,这是第一层的保护。第二层的保护,我们认识到这个树木生长的规律,生态系统的循环,我们给它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。
阳光穿透树叶、昆虫爬过枝条,换一个视角看世界、让身体在高树间自由摆荡,郑达雄更想让人们从攀树到爱树,进而爱生命和爱自然。
郑达雄:上过我们的课,学生可能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,他会经常抬头看树。我们像小时候,爬树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,那现在城市的孩子,有几个爬树,有没有跟树亲近,所以在我们的基因里面,对环境自然而然依恋。看着这些绿色,都是生机盎然,有生命力的东西,自然也会对你有所影响。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