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市> 正文

【惠州文脉·视频】再现科举文化场景,宾兴馆见证清末惠州科举历史

时间: 2023-08-21 07:54:32 来源: 腾讯网

文/林海生 潘小笛

图、视频/王小虎 潘小笛


(资料图片)

宾兴馆始建于清道光六年(公元1826年),是过去接待本地生员参加乡试、会试的会馆,也是当时惠州府唯一较具规模、管理最完善的服务于科举的场所,见证了清末惠州科举历史。

修旧如旧的宾兴馆,采用原有的三堂四横屋的庭院式布局,错落有致。馆内陈列内容有宾兴馆与惠州科举、中国科举文化源流、惠州科举名人等5个展区,陈列着各类与科举有关的文物实物约50件,文物复制品约130件,复制石碑、牌匾约15块,共计展出各类实物约180件(套)。为增强观众的体验感,馆内还特设了诸多人物塑像,再现科举文化场景,带游客一窥中国科举制度的历史源流。

“宾兴”一词,始见于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“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”,后世将支持应试、入学、登科的机构称作宾兴(李才栋《漫说“宾兴”》)。“宾兴”之意,诸多学者认为宾兴会是清代出现的一种民间助学、助考组织。《宾兴馆碑记》前言写道:“我归邑各乡绅士,议置宾兴馆租贷生息,为士子进身……文风振而士气伸,皆于是乎在矣。”由此可知,宾兴馆由归善各乡绅士集资,专门为资助县中士子参加科举考试,以文教兴邦而建。宾兴馆作为与古代科举制度配套的一种民间助学、助考组织,其实质和官学、官办书院施行的助学制度一样,目的都在于让士子安心读书,解除贫寒子弟的后顾之忧,为应试者提供便利和资助。

古时考生赴考期间不仅收入全无,还要准备如车马费、旅店费、饮食、盘缠,再加上需准备购买一些考试用的脂烛水炭、衣席等,费用不小。一般人家,实难筹措有关费用供考生科举。明清两代,从南京沿运河到达京城需三个月,从南京至广州大约也是三个月。“因此,如果走运河路线,从惠州到广州再到京城,也要半年多时间,期间费用可想而知。”有学者研究认为,家庭条件一般的考生,除了自筹和官助费用,也依赖民间资助。

惠州宾兴馆的出现,无疑是一种最重要的助学、助考组织形式,它对科举资助进行相关规定,给应试者提供免费或者廉价食宿,尽可能地资助应试士子,给予一定的路费、奖赏等,帮助考生解决科考中的困难,实现士子们步入仕途、光宗耀祖的梦想。

在宾兴馆建成之前的200年间,惠州地区才考取进士9人,举人145人;该馆建成后的将近八十年里,高中进士者达6人,举人78人。显然,宾兴馆对振兴地方文教、培育人才有积极贡献。

在馆内师生参拜展厅中,师者雕塑前摆放了铜盆,盆内装有几束芹菜,据馆内人员介绍,“芹”通“勤”,这是希望学生勤奋读书的寓意。在惠州,学子到宾兴馆祈福似乎成为潮流,每年中考、高考前最盛。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小孩来此,通过历史故事教导孩子们要刻苦学习。
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
责编 | 黄铁安

校对 | 谢志忠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QL0009

为你推荐

关于我们| 联系我们| 投稿合作| 法律声明| 广告投放

版权所有 © 2020 跑酷财经网

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。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!

联系我们:315 541 185@qq.com